救助架起寻亲桥 失散亲人终团圆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救助管理站发布时间:2021-10-25 17:01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打印收藏

    市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将传统寻亲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受助人员寻亲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尤其在严寒将临之时,全站干部职工积极推进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工作,帮助他们踏上回家之路……
    一、序章:辗转离家数年,寻亲之路漫漫
    2021年10月19日下午,宋某坐在张家港市救助站车上,沿途不断发出“啊,啊”的声音,对着窗外面露喜色,竟突然落下泪来。这是宋某时隔三十二年后第一次回到熟悉的家乡。五个小时,四百五十多公里,一分一秒,一里一路都是对家乡亲人的挂念。宋某来到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已有六年,2016年9月26日由市辖区派出所护送来站;2016年10月11日,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其信息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发布;2018年8月六安市救助管理站为其落户,取名高萍迪。
    由于宋某是一名聋哑人,无法直接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只能发出单一的音节、通过简单比划告知她的日常生理需要,比如喝水吃饭等,在滞留期间,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多次去医院探视询问,仍未能得知有效线索,其后分别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2020年5月等多次将其照片信息发送给公安部门进行人脸比对识别未果。

    二、中篇:以真心换希望,寻觅一线生机
    宋某很喜欢笑,平时也愿意表达,只是苦于她听不到,也无法诉说她心中的声音,这给寻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六安市救助管理站从未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一点一滴的可能,始终坚持去医院探视,并采取头条发布、全国寻亲网、人脸识别等多种数字化方式为其寻亲。终于,苦心不负,寻亲的瓶颈在全站人的努力下被攻克。2021年,市救助管理站重新为滞留人员采集照片,经杭州公安分局隋警官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比对发现疑似。苦寻六年未果,突现一线生机,全站人欣喜万分,于是快马加鞭联系公安部门、当地救助站核实确认。离家之时,宋某才年方十八左右,三十余年过去了,面貌也变了,认亲之路再度受阻。六安市救助管理站选择再度通过DNA采样比对,确认真实身份。2021年6月、10月通过两次DNA鉴定,找到其原籍,高萍迪原名宋某琴,家住张家港市金港镇,家中还有八十四岁的老母亲与哥哥。

    三、终曲:寻亲仍在路上,故事未完待续

    19日上午,工作人员陪同宋某,坐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宋某十分喜悦,像孩子一样期待地看向沿途的风景。即使无法用言语表达,工作人员依然能被他的快乐笑容所感染。到达张家港后,一行人继续护送宋某直接回到户籍地村委,下车时,哥哥、年事已高的母亲、表姊妹和村里人都来了,隔绝三十余年的浓浓亲情,融化在一家人密不可分的拥抱里,在满含幸福的眼神中。此时距离宋某受骗离家已过去三十二年,几十年物是人非,可万变不离其中的是世间温情,和民政救助人助力团圆的真切心愿。

    寻亲是最人性化的救助。自1980年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建站以来,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认真践行“关爱生命、维护尊严、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对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并对长期滞留、很难找到家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精准甄别。下一步,六安市救助管理站还将继续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运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DNA鉴定、人脸识别等技术,有效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平台,不断拓宽寻亲途径,提高寻亲效率,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接送返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