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民政局:做好助餐“暖心饭” 提升老人“幸福感”
2022年以来,六安市聚焦老年群体“用餐难”问题,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工程、10项暖民心行动统筹推进,加快推进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办好老年助餐服务这件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切实提高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55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183个。
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布点。统筹考虑地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服务半径等因素,城市按照10分钟就餐服务圈布点,原则上“一街一堂”“一居一点”;农村根据人口集聚程度合理选点,原则上“一镇一堂”“一村一点”,一般在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建设老年食堂,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中心村庄建设老年助餐点。2022年我市将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144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332个。
二是明晰路径,多元建运。城市新建居住区将助餐服务设施作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配建,老旧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通过整合、改建、租赁等方式,将可利用资源改造为老年食堂、助餐点。农村在集镇和中心村庄利用公房、乡村养老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镇村自有食堂厨房等改造建设成为老年食堂、助餐点。创新推出“六个一批”加快建点,即依托国有房屋改建新建一批、鼓励餐饮企业拓展一批、支持物业企业兴办一批、鼓励单位食堂对外开放一批、支持乡镇村自主或社会化建运一批、鼓励公益慈善力量捐助形成一批老年食堂、助餐点。
三是明确属性,严格监管。老年助餐坚持公益属性,合理设定供餐价格。助餐场所实施“明厨亮灶”,接受公众监督,严格执行食品留样、食品采购溯源等制度,把好食品原材料采购关。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活动,严查社区老年食堂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等,常态化督查环境卫生、清理消毒、食材采购、食品留样等食品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老人们吃的安心、安全。
四是多措扶持,长效运营。市民政局与烹饪机器人制造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老年助餐机构推广应用智慧餐厨设备,目前已有5家采购。鼓励助餐机构整体运营,以“中央厨房+助餐点”方式,集中加工制作餐品,向助餐点配送或为居家老人上门送餐。鼓励助餐机构在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的同时,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向社会人群开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图为金寨县汤家汇镇银山畈村老年助餐点)
(图为金寨县关庙乡胭脂村老年食堂)
(图为金寨县燕子河镇烂坳村老年助餐点)
(图为裕安区三道巷社区老年食堂)
(图为舒城县中大社区老年助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