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民政局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市政府:
2020年以来,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履职尽责,民政事业发展扎实推进。现将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落实政策,全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1.社保兜底实现全面清零。出台了《2020年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社保兜底“清零”行动。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配合,按照“属地管理、谁复核、谁负责”的原则,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全面摸排,全面掌握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社保兜底保障情况和脱贫需求。针对排查梳理出的情况,按照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切实做到到户到人,一户一表,确保兜底保障工作精准精细分类、高质高效施策,3月底前将1753名未脱贫贫困人口新纳入了兜底保障范围。截至目前,我市11543名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民政社保兜底政策的共9322人(其中农村低保7128人,特困供养1514人,孤儿146人,残疾两补263人,临时救助271人),占81%,社保兜底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2.疫情防控期间加大救助工作创新。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托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在政策规定内,加快救助进度、简化审批环节、优化核定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全面打通疫情防控的社会救助绿色通道,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在舒城召开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现场会,推广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舒城经验”,推动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1-4月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66.9万元,共有106.2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牵头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城市困难群体帮扶关爱工作专项行动,对城市困难人员开展了全口径梳篦式排查摸底,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对一些边缘困难户进行了登记造册。截至6月10日,全市共摸排走访城市困难人员720人,其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26人,专项行动中落实保障政策626人(城市低保215人、临时救助243人、孤儿保障22人、残疾补助24人、转介服务11人,其他救助111人)。
3.各项救助保障落实到位。截至2020年6月,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46万人9194.32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01万人3.93亿元。保障城市特困供养人员150人88.6万元,保障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05万人2.13亿元,其中集中供养7039人,分散供养43510人,发放护理补贴342.3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367人次940.47万元,其中“救急难”救助1762人次290.79万元。6月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通过,将我市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为630元/人/月,并将霍邱县、金寨县纳入低保城乡统筹范围,实现了低保城乡统筹全覆盖;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为1032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819元/人/月。稳步提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截至5月底救助生活无着人员633人次172.85万元。儿童福利领域服务对象关爱保护到位,全市2603名孤儿、9万余名留守和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关爱,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全部纳入孤儿保障,截至5月底孤儿基本保障2603人1388.045万元。按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对83499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补贴2375.27万元,对8340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513.68万元。
(二)搭建平台,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1.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类养老机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紧急通知》,全市养老机构开始实施封闭管理。多次开展明察暗访,多方筹集抗疫物资,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位,全市养老和福利机构实现了“零感染”。落实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养老服务业纾难解困措施的通知》。聚焦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印发了《关于精准做好困境老年人摸排工作的通知》,将特殊困难老年人中存在生活照料困难、存在高风险隐患人群筛查出来,分类施策,确保将各类保障措施落实到特殊困难群体。
2.推进社区康养中心和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康养中心建设,将社区康养中心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全市建设任务11所,已完成3所,其他项目正在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世行贷款养老项目顺利推进,金安区1个点、裕安区2个社区康养中心项目正在施工,中医院项目进入招标。开展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督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管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虽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22日仍然完成订单30513份,完成订单额78.5万元。智慧养老工作有序推进,出台市级智慧养老实施方案,按要求完成省级智慧养老示范机构和示范社区项目申报。积极谋划建设市级智慧养老呼叫平台,开展市级智慧养老项目遴选。
3.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发展取得成效。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实施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计划,上报改造机构19所,资金6648万元。供养机构消防改造全部完成。供养机构社会化转型完成106所,完成转型床位占比49%,规范社会化转型,起草公建民营管理办法,优化供养机构布局,供养机构完成法人登记率78%。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4%。失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社会化组织化试点稳步推进,金安区入住41人,裕安区入住35人,金寨县入住31人,霍邱县入住6人。
(三)深化改革,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1.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优化社会组织登记服务,实现社会组织审批一窗受理、统一办结,完善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3项服务指南,细化15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件流程。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完成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与安徽省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跳转。坚持“双重负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截至目前我局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427家。积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将社区服务类、慈善救助类和法律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截至目前,我市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共有10家,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399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达2034家。
2.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持续深化“两个覆盖”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明确建设标准,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全部单独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继续推进党建工作与登记管理工作“三同步”,同步采集党员信息、同步组建党组织,同步在社会组织章程中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完善党建工作机制,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五嵌入”:年检时嵌入、等级评估时嵌入、换届改选时嵌入、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时嵌入、评先评优时嵌入。截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中已单独建立党组织的242个,联合组建19个,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139名。
3.依法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受疫情影响调整年检时间,稳妥开展2019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继续采取网上申报和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一门办理”、“一次办结”。严格落实双重管理体制,对未按时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函告主管单位督查办理。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家社会组织参加年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全面出击清查我市长期不参加年检、不开展活动的“僵尸组织”,按程序按规定严格执法。强化信用信息监管,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台账,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并将15家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7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另有14家正在按程序审批。
(四)创新方式,强化社区自治服务功能
1.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关于加强新时代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六安市2020年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从夯实城乡社区设施基础、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乡社区协商示范创建、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建设、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六个方面对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规定,落实责任分工。疫情期间,我局多次赴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和治理工作专题调研和座谈,聚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关爱社区工作者等社区治理工作重点,对做好精准化、常态化社区防控以及加强社区基层治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精准思考,形成了专题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为下一步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项工作,加快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2.夯实基础设施。继续巩固社区用房制度建设,严把“六关”(土地利用关、规划审批关、建设督查关、工程验收关、移交使用关、规范管理关),大力推进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解决社区用房9.47万平方米,我市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6%,在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综合服务设施已达到30平方米的标准,持续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效用发挥最大化。在四县一区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力争年底前完成1个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示范社区。加大对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收入增长机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深入挖掘宣传社区工作者工作中特别是此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做好宣传推广,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正向激励作用。
3.紧抓试点创建。开展第二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活动,对本地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进行再总结再动员再部署,积极发掘、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并推广,同时按照省厅工作部署,推动第二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开展。启动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村)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城乡社区(村)工作委员会组建挂牌率100%,其中14个城乡社区(村)协商示范单位被命名为省级试点单位。高位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计1726个农村社区开展试点,覆盖率94.8%,力争年底实现100%的试点覆盖率。2个智慧社区试点创建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已完成总体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风尚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1949个村(社区)村(社区)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
(五)统筹推进,切实履行各项民政职责
1.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专项行动。规范婚姻登记办事流程,截至6月18日办理婚姻登记28601对。部署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专项行动,金寨县和金安区积极申报全国(省)婚俗改革实验县,持续提升婚登服务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关于殡葬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先后三次致函各县区党政领导,工作进展较大,全市已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1座、开工1座,完成规划选址3座;建成乡镇公益性公墓52座,在建13座、已立项6座、但仍有22座未建。三是继续实施惠民殡葬工程。继续做好2019年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整改工作,继续实施惠民殡葬工程,截至目前,已有909人受益。四是安全有序做好清明祭扫工作。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在全省率先做出有序开展清明祭扫的决定,清明节期间各地民政干部坚守一线,实现了文明、安全、有序祭扫。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
2.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安徽省志愿服务条例》有关精神,召开2020年度政府重点领域新闻发布会,积极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877077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为17.98%。有活动记录的志愿者525679人,活动率为60.0%。继续推进省级、市级“三社联动”试点工程项目,积极做好安徽省 “三区”计划项目实施,并动员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申报参与全省社会公益服务“十百千”工程,目前省民政厅已确定我市4家社工机构为省社会公益服务“十百千”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连续11年实施“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4480.98万元,发放救助资金4401.27万元,实施了慈善情暖万家、慈善爱心圆梦大学、慈善助力扶贫等一系列慈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倡议社会各界捐赠,助力我市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截至5月25日共接收捐赠资金19676854元,物资190654件、折价4471298元。
3.积极推动区划地名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宣传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扎实开展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对国家地名信息库进行了更新完善,进一步推动地名规范化建设。在夯实基础信息、完善编制路径、规范地名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全市门楼牌编制工作开展。推出市标准门楼牌管理服务平台,优化流程,截至目前,共采集225条城区道路33799条地名地址信息,实现六安市地名地址大数据的汇集加工、共享交换和开发开放,同时利用门楼牌“二维码”展示地名名称、地名文化及相关的地名文化故事,累计扫码访问66614次,受到群众广泛认可。启动中心城区界线调整,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5月7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市中心城区部分毗邻界线重新勘界工作会议,会后,我们在重新勘界界线走向、摸底涉及的面积和户数、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全力推动解决金安、裕安两区在中心城区部分毗邻界线区划科学调整,适应城市发展和社区治理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4.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紧盯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督促建设单位加快投资和施工进度,帮助解决融资困难,我局负责牵头项目上半年全部超序时进度。深入一线,指导两家养老服务企业做好GDP监测项目填报工作,确保不发生逻辑性错误。加快市福利院、救助站扩建和市政府委托的市应急指挥中心“一院一站一中心”项目进度,克服疫情影响,密切与设计单位沟通对接,建筑方案已报请市规划委员会会议通过,目前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民政职能,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争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改革,提升救助能力。按照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和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要求,大力推广“舒城经验”,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积极推行社会救助购买服务,着力提升各类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二是推动养老事业稳步发展,满足多元需求。根据省政府目标考评、省政府激励和民生工程任务,补差补缺,争先进位;重点做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10项任务、社区康养中心年度建设任务,在金安区召开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继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能人员集中养护试点和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发展,规范公建民营,按时完成市养老协会换届工作。
三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完善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的指示精神要求,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做好修订后的《安徽省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办法的学习宣传,提升试点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基层治理经验展示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保障社会组织规范运行,依法登记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推动落实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动员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深化“互联网+”的应用,提升社会组织领域政务服务办事效率。
五是统筹推进民政各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认真抓好民政服务机构、特殊困难群众疫情防控工作。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婚姻登记机关的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继续加强省、市级“三社联动”试点工程项目实施,抓好2020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准备。同时提升区划地名服务能力,拓展和丰富地名信息化服务项目,加大地名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全力推动和开展市中心城区界线重新勘界工作。
六是继续加大重点项目督查力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紧抓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及时指导两个纳入GDP考核养老企业填报,加快“一院一站一中心”项目进度,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