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安市民政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0-02-19 09:10
字号:

2019年六安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科学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紧扣主题抓重点,集中力量攻难点,开拓创新出亮点,民政事业扎实推进。现将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0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1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民生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完善救助制度,兜底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加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舒城县成为全省首家被列入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并被省深改组上报为国家备选案例(全省民政仅2例)。加强低保提标和动态调整,7月1日起,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585元/人/月、395元/人/月;通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累计调整退出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11211户21279人,纳入低保对象18709户28108人。加强临时救助救急难,2019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9144人次,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132.9万元。加强特困供养人员保障,城市、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948元/人/月、761元/人/月,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1132人,累计发放供养补助资金3.39亿元。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截至11月底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3297人次,累计使用资金501.72万元。加强孤儿生活保障,2019年散居孤儿、机构供养孤儿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1050元/人/月、1450元/人/月,截至11月底孤儿基本保障2528人,累计发放保障资金2735.74万元,走访排查儿童福利机构5个,孤儿系统录入率100%,同时做好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障工作,加快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步伐,实现儿童保护工作队伍在乡镇、村(居)的全覆盖,工作能力有效提升。

(二)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机构养老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新增养老机构19所,新增床位2029张,蓝溪养老中心、紫荆花怡养小镇、万兴颐熙园、如龙健康养老产业园等投资亿元以上、医养结合中高端项目相继建成、落地。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居家养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康养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申报国债项目33个,总投资额3.2亿。世行贷款项目5所开工,全年建成15所;政府为低收入老人购买服务项目运行良好,截至11月4日共完成服务订单44876份,完成订单金额122.4万元,目前每天订单数都在600份左右;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截至11月初,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对象127940人、发放资金2817万元,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对象31642人、发放资金3175万元;智慧养老工作取得成效,2个市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金安区、裕安区、金寨县智慧养老平台进展顺利。积极开展供养机构改革,推进特困供养机构消防设施整改,目前全市完成机构社会化转型63所,完成消防验收161所。着力抓好失能人员集中养护,全市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确定集中养护机构35所,已入住失能半失能人员2960人。

(三)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着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有机融合,指导基层全面深化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工作。夯实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基础,严把社区用房制度,共解决社区用房9.47万平方米,解决市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9638平方米,目前已达到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服务、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着力加强新建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补齐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短板”,2019年度全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7个,投资1929.5万元,改造面积12.57万平方米,惠及1304户居民,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6%。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直接选举,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社区工作者收入增长机制,目前我市城市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最低可达3414元/月,同时建立了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每年市辖区的社区办公经费不低于10万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12万元。有效推进四个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试点创建,目前已按照要求全面完成省级层面15个、市级层面7个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示范点建设创建工作;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创建,全市已有1546个农村社区开展试点;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工作委员会组建挂牌已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智慧社区创建试点,金安区刘园社区、裕安区政务新区社区正在推进。

(四)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完善。深化社会组织登记改革,实现社会组织审批事项一窗受理、统一办结,梳理和完善服务指南,细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件流程,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2608家。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党建推进年活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深化“两个覆盖”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党建工作在登记管理时同步采集党员信息、同步组建党组织,同步在社会组织章程中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截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中已单独建立党组织的234个,联合组建46个,新发展党员72名,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139名。依法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召开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年度年检结果,在年检中严把材料、活动、财务三关,目前市级已参检社会组织327家,参检率达80.5%。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前我市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共有10家,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达653家。稳步推进行业商会协会脱钩,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诚信承诺和自律公约等制度,并开展了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五)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婚姻登记有序进行,制定婚姻登记机关达标和收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婚姻登记办事流程,截至目前已办理结婚登记32524对,补结19490对,补离885对,离婚登记11888对。深化殡葬改革,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摸排和建设殡葬设施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市火化率达90.5%,实现了火化率预期目标;建立祭扫保障管理机制,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惠民殡葬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289人受益,资金使用154.68万元。深入践行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和“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理念,全市福彩安全运行,截至2019年12月9日,我市福利彩票2019年销售量达到5.03亿元,暂居全省市级总销量第二。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1-6月市本级福彩公益金1554.8万元,主要用于贫困大学生救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困难烈士遗属和烈士子女送精神抚慰、市残联社会福利等项目。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对成年在读孤儿每人每年补助一万元,目前已发放助学资金255.5万元。

(六)区划地名管理积极推进。推动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做好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工作,稳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依托门楼牌平台建立健全地名命名更名系统,开展市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住宅小区及屋宇标准地址和门楼牌号编码工作,制定出台《六安市城区门楼牌编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完成佛子岭路智慧门楼牌试点。致力创建“平安边界”,按照“联检、联建、联治、联享”的原则,对界线两侧地貌、地物逐段逐点进行联合勘定,绘制详图,圆满完成六安合肥市级界线和市辖县(区)之间县(区)级界线联检工作任务。

(七)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发挥裕安区平桥乡金马社区省级“三社联动”项目带动作用,选定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作为市级“三社联动”工程建设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出台《六安市志愿者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和《六安市志愿服务嘉许制度(试行)》,促进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大力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815124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为16.85%,位于全省前列;有活动记录的志愿者483128人,占志愿者总数59.27%,顺利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注册志愿者活动率不低于50%的要求。打造品牌项目,提高志愿服务质效,先后组织开展“青春扶贫1+2”、“邻里邻好”、“文明来敲门”、“爱心送考”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并依托“互联网+”,在“9·9”腾讯公益日策划上线“关爱困境5爱儿童”、“心意行动”等公益筹款项目,成功筹集600多万元公益款项,调动全市志愿者约20万人共同参与,实现网上公益新突破。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并申报了六安市首批“无烟单位”。


                                                                      2019年12月1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