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0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3-06-21 16:39
字号:

苏克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六安市养老产业医养结合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支持社会办医养机构发展。一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医养机构的门槛,优化审批登记工作流程,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运营监管。二是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按照安徽省卫健委、民政厅、市场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皖卫老龄秘〔20207号)执行。三是积极推动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开展医疗服务,按照规定享受一次性开办补贴并全面纳入医保。强化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建设。一是在2021年年底前,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各类养老机构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护理人员按照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人数,分别以3:16:110:1配备。二是卫健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康复服务能力。每所乡镇卫生院每年赴养老机构开展护理人员培训不少于4次。三是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积极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提升特困供养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对特困供养机构医疗服务支持力度,由县(区)卫健委、民政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当地卫生院实行一对一帮扶支持,以设立分支机构、派驻医疗人员和定期巡诊等多种方式,解决供养机构医疗需求。二是派驻供养机构医疗人员享受岗位津贴,具体标准由县(区)卫健委、民政等部门商定。三是结合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推进供养机构设置护理专区和设施无障碍化,优先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中需要长期日常照料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养护需求。

二、保障和规范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服务

坚持就近就便和分级诊疗制度。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医疗实行就近就便诊治、逐级转诊转院。一是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其居住机构属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在院内医疗机构诊治;需转诊的,由供养机构帮助其按分级转诊有关规定进行转诊;其居住机构没有医疗条件的,按分级转诊有关要求就医。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需要就医的按分级转诊流程办理住院治疗手续。二是特困供养人员因危急重病需立刻住院(转院)治疗的,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先进行救治,后再按程序补办住院(转院)手续。三是对确需转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特困供养人员,须经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县区民政局经办人员、分管领导审核审批同意后,按规定履行转院和备案手续。坚持门诊医疗救助制度。特困供养人员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符合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的,由乡镇(街道)负责协助办理门诊慢特病的申报。参保人员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费用按规定纳入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坚持先医治后结算制度。特困供养人员在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零垫付入院,对其住院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其他费用由特困供养人员所属乡镇(街道)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期间产生的护理费通过商业保险给予解决。

三、落实医养融合发展保障措施

保障医保待遇。医疗保障部门根据养老机构举办和内设医疗机构特点,根据自愿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不断完善协议管理规定,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保障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落实参保补贴。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特困供养机构,由市级将机构责任险、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特困人员意外伤害险合并统一招标,保费、赔付标准按照招标结果执行,参保费用由各县区民政、财政部门通过福彩公益金安排,市级按各地参保人数给予补助。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针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保费补贴制定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照办法进行申领。加强服务监管。着力规范医养服务机构监管,建立主管部门对口监管、行业机构自律管理、服务对象及家属主动监督、社会舆论公开监督的监管体系,推进医养一体化服务有序健康发展。各医养结合机构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各项安全制度。

四、全面加强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设

2020年起我市先后印发了《六安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六安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全市养老机构开展了“百日养老护理技能提升”活动,采取线上课程和线下实操相结合,近三年累计培训超过7000人次,培训成效明显。一是重点依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市级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等涉老专业学科点。到2025年,全市设置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达到3所以上,至少建成3个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二是在通过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的方式,开发更多适合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创业就业。到2025年,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到2030年,养老护理员从业人员达到9000人。三是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启动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根据国家制定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逐步统一养老服务行业培训教材、技能等级。到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格率达到50%,到2030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格率到达80%

苏克如代表,虽然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事业正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关于医养融合发展方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我市发展现状,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一是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实行备案管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时要为养老机构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留出空间。二是医疗保障部门要根据养老机构举办和内设医疗机构特点,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完善协议管理规定,依法严格监管。三是促进农村、社区的医养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养老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保障改革措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关爱活动,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苏克如代表我们的答复,不知您是否满意。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希望继续保持沟通联系,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六安市民政

联系电话:0564-3379230

 

                         2023620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